
读书初三作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书初三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书初三作文1我在思想的路上狂奔,书宛如阶梯,升华着我的思想。书,永远载着我飞向一个个更高的境界。
——题记
听书篇
上幼儿园时,就很喜欢书了。只不过无奈于自己是“文盲”,只好麻烦父亲替我念。每晚的听书,便成了我一日之中必不可少的享受。那一本本厚厚的《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和《天方夜谭》,把我小小的快乐填充得满满的。第二天,我便迫不及待地给小朋友们绘声绘色地讲述昨晚听到的《丑小鸭》。后来,幼儿园班里的午饭与午睡之间的时段,竟发展成为了我个人的“故事会”。那时刚接触书的我,虽无境界可言,但我却感受到了这个新朋友的力量:令我快乐,也令我身边的人都快乐。
听书,乐在其中。
看书篇
小学的时候,我语文成绩很好,原因是我想赶紧多认点字,这样就能读书了。爸爸给我买了本插图版带拼音的《西游记》。中午回家吃晚饭后的午休,便总要翻开看看。我只喜欢看孙悟空,而对于缺少孙悟空的情节是一概不理的。因为自己姓孙,骤然觉得自己肯定是孙悟空的后人,因而学起耍定海神针来了——当然,我的金箍棒只是根扫帚。再后来,又偶然看了《三国演义》,起初对赵云崇拜得一塌糊涂,却被同学斥以“肤浅”。后来又自鸣脑瓜灵光,偷着买了把羽扇,却被父母训斥为“乱花钱”而没收了。我气愤之余,大叫:“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啊!”那时,我在书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读自己喜欢的书,充实、满足。
看书,迷在其中。
品书篇
长大以后,爱上了小说。我很喜欢鲁迅和沈从文——那么迥异的两个作家:一个一针见血,一个柔情似水,就这样同时被我喜欢上了。品鲁迅笔下的阿Q,可笑又可悲;品从文笔下的翠翠,可爱又可怜。我品到了鲁迅笔下的铿锵正义,品到了从文笔下的湘西倩影。那文字总是能激起我心灵的涟漪,加速我思想的速度。鲁迅先生与从文先生宛如我读书生涯中的一座山与一湾水,一起沉稳并灵动着我的性格。在他们的文字中,我品到了缕缕馨香,得到了一场心灵的洗礼,——不管那是暴雨还是细雨,我想我已在那书香之中得到了一次人生的升华。
品书,醉在其中。
听书,不求甚解,简单也其乐融融。看书,囫囵吞枣,充实而痴迷忘我。品书,细细玩味,陶醉又深坠其中。漫步书籍的长廊,我听到了汨罗江边的嗟叹,看到了刘兰芝的情比金坚,品到了红楼香消玉殒背后的无奈。无心听书,留心看书,醉心品书,这就是我读书的三个境界。
读书初三作文2书就像是沙漠里的指南针,为我们指引前方的道路;书仿佛是心灵的寄托,为我们排除忧伤;书同样也是我们空闲时的好伙伴,拿起一本书,蹲在角落里静静地享受着,再也没有一个人会来打扰你,何乐而不为呢?
瞧!这么多人在这儿看书啊!这是一家开在我们小区附近的书店,面积并非很大,却留有了一间供人专门阅读的房间,每天来来往往的人不知有多少,或许也就是贪图这一刻的安逸吧。而转过身后,一位身穿红格子衬衫的店员也正拿着一本书,坐在收银机前慢慢地品味着书中的精华。这里不买书,只看书的习惯已是极为普遍的了,但看她的样子,想必也十分欢迎这些看书者吧。
但这番愉悦的环境却让我想起了不久之前的一件事。
在等车之际,我来到了一家新华书店,推开玻璃门,望着每位店员的面孔又是那么得严肃,于是我头也不抬得直奔文学天地,望着每一本书的题目,突然找到了《阿Q正传》,忙拿下了下来,伴着书页的哗哗声,我已逐渐沉浸在了茫茫的书海之中,渐渐忘却了时间。可是突如其来的喧哗声,将我从蔚蓝美丽的梦境中猛地扯了出来。抬头看看远方,原来是店员之间的谈笑声,在这样的书店,不是应该书香四溢,安详平静吗?可是却被一阵阵嘈杂声所淹没。于是我依旧低下头来,努力再次陶醉于自己的梦境中,突然叭,叭的脚步声从远处越逼越近,一位身穿红色西装的店员来到我的面前,只见他脸耷拉着,十分严厉地对我说:哎这位小朋友,你都看了这么长时间了,怎么?到底买不买书啊!听了这话,我顿时感到十分羞愧,涨红了脸,不知该怎样摆脱这尴尬的境地,惊慌失措中,我忙拎着书包冲了出去。
同样的两家书店,不一样的读书氛围。实体书店的盈利固然重要,但是爱读书的精神更为可贵!看这些蹲在角落里的,坐在收银台前的,个个不都是爱书之人吗?他们能在如此闷热的天气中静下心来,捧着一本本厚重的书,是心中这份爱书的情怀所带来的力量,同样也是这份爱让我们集聚在这小小的书店中。作为学生的我们,也不都是在这样的爱中长大的吗?
读书初三作文3读史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和《果壳中的宇宙》,畅游在粒子、生命和星体的处境中,感受智慧的光泽,犹如攀登高山一样,瞬间眼前呈现出仿佛九叠画屏般的开阔视野,这就是读书的魅力。
对于坎坷曲折的人生道路而言,读书便是最佳的润滑剂。面对苦难,我们苦闷、彷徨、悲伤、绝望,甚至我们低下了曾经高贵骄傲的头。然而我们可否想到过书籍可以给予我们希望和勇气,将慰藉缓缓注入我们干枯的心田,使黑暗的天空再现光芒?读罗曼?罗兰创作、傅雷先生翻译的《名人传》,让我们从伟人的生涯中汲取生存的力量和战斗的勇气,更让我们明白:唯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罗曼谛克式幻想的苦难;唯有克服苦难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当起命运的磨难。读海伦?凯勒一个个真实而感人肺腑的故事,感受遭受不济命运的人所具备的自强不息和从容豁达,从而让我们在并非一帆风顺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勇,做命运真正的主宰者。在书籍的带领下,我们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而我们的心灵也将渐渐充实成熟。
读书能够荡涤浮躁尘埃污秽,过滤出一股沁人心脾灵新之气,甚至还可以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娴静氛围。读陶渊明《饮酒》诗,体会“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那种置身闹市却人静如深潭境界,感悟作者高深、清高背后所具有定力和毅力;读世界经典名著《巴黎圣母院》,让我们看到如此丑陋的卡西莫多却能够拥有善良美丽的心灵、淳朴真诚的品质、平静从容的气质和不卑不亢的风度,他的内心在时间的见证下折射出耀人的光彩,使我们在寻觅美的真谛的同时去追求心灵的高尚与纯洁。读王蒙的《宽容的哲学》、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以及古人流传于世的名言警句,这些都能使我们拥有诚实舍弃虚伪,拥有充实舍弃空虚,拥有踏实舍弃浮躁,平静而坦然地度过每一个晨曦每一个黄昏。
读书是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只有读书才能吸收前辈的经验,吸收精华,去其糟粕,更系统的发展经济,也能提高自已的思想,自己素质,也能让自己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水平。
读书初三作文4席慕容说,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殊不知,世上有一本最深奥的书,叫母亲。题记
母亲一直 ……此处隐藏7097个字……《西游记》时,我就猫腰提腿学猴步,跳在沙发上,手搭凉棚,眼前就出现了一座瀑布之下的水帘洞,看见了石盆石碗,我在猴了猴孙的簇拥下坐到了石椅上,我伸出手“啪”地一拍石桌正准备发号施令,结果没听到有小猴孙问“大王有何吩咐”,却听到了一串“噼里啪啦”声。定眼一看,由于用力太猛,我把茶几上的一盘玻璃杯子震到了地板上摔碎了。
宅在家里读书的感觉胜过做神仙的逍遥快乐。你可以把房子想象得无限广大,家里的每一样东西都可以看作宇宙里的任何星球;也可以把一切空间都无限缩小,小到拇指般,你就可以和豌豆公主一起捉迷藏了……宅在家里读书,是快乐的享受。
现在,我非常喜欢宅,也爱读书,是宅的安静,让我学会了做事要全神贯注地投入;是书的启迪,是我懂得了做人要为他人着想。宅在家里读书,收获多多。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读书初三作文13著名作家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的良师益友”;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曾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革命家列宁曾说过:“书籍是巨大的力量”。读书可以获取灵感,读书能够带来快乐。
读书,在绚烂的春天。没有人会否认春天的温暖和浪漫。“迟日江山丽,春芳花草香。”描绘了一个绚丽多彩的春天。在这个百花齐艳,百鸟争春的日子里,在书的海洋中,我寻找甜美的神秘。当一本《红楼梦》握在手中,我会细细体味宝玉对黛玉纯洁的爱,我会慢慢品味黛玉葬花心中的悲凉。我会和书中的主人公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感悟人世间的喜、怒、哀、乐。
读书,在热情的夏天,没有人会否认夏天的火热和激情。“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绘着一个激情如火的夏天。在这个湖光荡漾,绿柳成荫的日子里,手中的一本《夏日的天空就像一页童话》被汗水微微浸湿。我的心已和书中的“她”合为一体,走在波光粼粼的湖岸,轻柔的发丝被微风轻轻拂动着,享受着夏日里的一丝清凉,好惬意!
读书,在悲凉的秋天。没有人会否认秋天的苍凉与希翼。“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描绘着一个希翼苍凉的秋天。在这个秋风瑟瑟,落叶纷飞的日子里,静静地坐在窗前,读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看着保尔悲惨的遭遇,认为一切都有了尽头,而他却告诉我们有一种力量叫坚强,书能让一切腐朽变为神奇,让人即使在悲凉的秋天也能看到生命的活力。读一个希望的秋天,让希望填满心窝!
读书,在寒冷的冬天。没有人会否认冬天的寒冷与肃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绘着一个肃穆寒冷的冬天。在这个北风呼啸,寒风凛凛的日子里,蜷缩在暖暖的被窝中,品读着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体会着作者失明后内心世界的孤独、寒冷,但她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照进我心中每一个角落。读一个坚持的冬天,让坚持捧暖你的心窝!
读书,在四季,四季,在读书。读书给我带来无限的快乐!
读书初三作文14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真正的好书是作者融入自己思想,内心与灵魂所著而成的,同时也是适合读者本身的。那么真正的读书,便是与作者进行思想与灵魂上的交流与对话。如何做到真正地读书呢?当看完《谈读书》便有了深刻体会。
《谈读书》中孟实先生从“为什么读书?”“什么时候读书?”“读什么书?”一直讲到了“怎么读书?”。文中,孟实先生对于前3个问题,有些给出了详细回答,有些提出了较为针对性的建议。例如:“为什么读书?”答案显而易见:“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力跟着跑,便落伍退后,这固不消说。”在“什么时候读书?”以及“读什么书?”作者举杰本·富兰克林及孙中山先生例子,举自己调查英国公共图书馆例子,都进行了一一解答。却唯独在读书方法这方面,没有多说。其实,这作者所述最少的一部分,恰是最为重要的,读书时若做到前3项却不会读书,最后便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我们应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读书方法。
文章最后一段作者说到最为关键的两点:一、值得读的书至少读两次,一次掌握文章大意,另一次品读书的内容;二、读书时必须进行笔记。同时,作者也提到必须寻找到一个独属于自己的合适的读书方法,这样对自己的好处才更多。
生活中,有许多“成功人士”都有自己读书的方法,例如:杨振宁教授的“渗透读书法”,当我们潜心钻研一个课题时,有意识地向邻近知识领域延伸,逐渐地积累下去,我们的视野更开阔了,思路也活跃了。马克思有针对性的阅读则令他在这一方面的思考与见解不断地加深。当不断了解他人读书方法及我在阅读时不断实践与改正中,我发现了其实这些文豪与大思想家、科学家的方法对我都不合适。他们这些方法或许对我有引导作用,可因为自身与环境因素的不同,他们的方法并不能使有从书中获取到最大的知识。
因此在结尾,作者说道:“你自己终究会找出自己的方法,别人决不能给你一个方单,使你可以依法炮制。”其实不单单是读书,在学习、交友、生活、为人处事上亦是如此,适合他人的并不一定适合自己。
读书初三作文15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每一本经典的书,都陪伴我们成长,带给我们生活的无限可能,甚至灵魂的冲击。不同的季节,都有属于它独一无二的书,季节的更迭,更会增加几分由外界景色而产生的独特感情,等待我们细细品味。
春天,万物回归生长,到处生机勃勃。翻开朱自清的散文集,第一篇便是《春》。“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让我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春姑娘在向整个地球施加魔法,她重开了冰封的河流,她激励了光秃秃而无生机的柳树,还在地上种下“小太阳”,让它们在春日里朝着太阳微笑着肆意绽放。“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莺燕也飞回北方来,贪婪的享受久违的暖阳。在这个季节,读一本书会使你的心灵感到温暖。
夏天,赤日炎炎,绿树成荫,骄阳炙烤着大地,路上的行人都不自觉地躲避着烈日。拿出《海底两万里》,书中介绍的海底世界,令人心驰神往。炎热夏季,人已疲倦,但若能与书中的尼摩船长尽情拥抱大海,难道不足以使烦躁的心慢慢冷却下来吗?繁花似锦的夏季也饱含激情,“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烈日炎炎,骄阳似火,读一本书若能够清凉一“夏”,是最好的选择。
秋天,叶子纷纷飘落,地上像被黄色燃料染过一般金灿灿。如此这般的秋日时光,与余光中的《乡愁》别有一番味道。“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表达了作者的愁思,也渗透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慨。秋天散发出一种独特的活力,“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也对秋天有着不同的看法。在这个季节,读一本书会体验到各种复杂的情感。
冬天,大雪纷飞,银装素裹,万物也不再那么充满活力。翻看《水浒传》里“风雪山神庙”的情节,仿佛置身其中,充分感受到当时林冲的所思所想。冬季总是难免让人与“孤独”联系在一起,“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但同时冬天也象征希望:毕竟,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在这个季节,读一本书能够净化心灵,充满了对新光景的无限期待。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有着不同的故事与情感。从书中,经历心灵的洗涤,感受岁月的光阴,收获宝贵的人生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