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海泛舟》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海泛舟》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海泛舟》教学设计1【入题导语】
童年的眼中装满了好奇,于是打开了探求知识的窗户,发现这个世界真奇妙;童年的思维无拘无束,于是打破了万花筒拆了闹钟,总想发现其中的奥妙。爱因斯坦四五岁时就对指南针的指向感到惊奇,爱迪生小时候竟然学孵小鸡,这些都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聪颖活泼的你是什么时候迷上科学的呢?是因为一个玩具、一本书,还是一次难忘的活动?这对你后来的兴趣爱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今天,我们就以“我第一次迷上了科学”为题,讲述自己与科学的不解情缘。
【写作引路】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才是迷上科学的经历。它应该是指对某种自然现象或事物感到好奇,进而想弄清楚其中的原因而进行的探究过程。这探究过程也许有人指点,也许只是自己在胡搞瞎闹;也许取得了成功,也许遭到了失败……但这次经历,一定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一定让我们从中获得了某种启示,一定对我们的兴趣爱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我们要审清题意。“第一次”限定了事件发生的时间,这在文中必须交代清楚。“迷”明确了我们所写之事的内容,这也是我们选材的基本要求,在写作时,一定要围绕“迷”字行文。为什么会着“迷”——交代事情发生的起因;怎样入“迷”地探究——详细地描述这次科学探究的过程;有没有解开这个“迷”——交代事情的结果;这次探究活动是否让你“迷”上了科学——写出这次经历对你产生的影响。在作文时,应紧扣“迷”构思全文,突出重点,彰显个性。
【佳作展示】
我第一次迷上了科学
筅张 莹
2007年10月24日,是值得所有中国人骄傲的日子,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奔月梦想。一颗小小的卫星能准确地飞到三十八万公里之遥的月亮身边,没有高超的科学技术是实现不了的。在为我国的科学技术由衷地自豪的同时,我的心绪也随着“嫦娥一号”飞回到了我第一次迷上科学的有趣经历。
那是四年级的一堂科学课。在学习了串联电路后,老师将我们带进了实验室,让我们亲身体验电路的神奇。
老师首先给我们做演示。他将电路接好后,轻轻地按下开关,五颜六色的彩灯立刻闪烁起来。看得我们眼花缭乱,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请你们看清楚各个元件的连接方式,一定要注意告诉你们的那些细节,知道了吗?”老师郑重地嘱咐道。“知道了!”同学们早就急不可耐了,纷纷动手操作起来。
看着实验桌上的电流表、电池、彩灯、开关和导线,我不由得露出轻蔑的神色:“哼,不就是连线头吗?有什么难的。”我三下五除二就把这些元件全部连接好了。当其他同学还在慢悠悠地整理线头时,我已经开始检测电流表,准备欣赏自己的成果了。我猛地合上开关,不仅彩灯没有亮,而且发现电流表的指针急剧地向左边偏转。“不好!”我暗叫一声,赶紧断开了电源,指针立刻回归原位。“好险啊!要不是我反应快,这块电流表可就毁在我手上了。”我一边暗暗庆幸,一边开始寻找原因。“指针怎么会向左偏转呢?向右偏转才对呀。莫不是我将导线接反了?”我仔细地察看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哈哈,果真如此,我怎么如此马虎呢。
将导线调换过来后,我又迫不及待地合上了开关。这次电流表的指针虽然听话地偏向了右边,可彩灯依然没有发亮。这是为什么呢?正当我百思不解时,老师走了过来,鼓励道:“做实验,学科学,要大胆推测,小心求证,才能取得成功。”
对,一定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电流表已经发生了偏转,说明开关、电源、电流表的连接都没有问题,问题一定出在彩灯上,因为这几个彩灯是串联在一起的,只要一个彩灯没有连接好,就会导致整个电路不通电。我仔细地检查每一个彩灯的连接线,终于发现了“罪魁祸首”。原来是一个彩灯的一根导线还暴露在外面,根本就没有连接上。哎,都是粗心惹的祸。
有了前两次的教训,我再也不敢粗心大意了,小心谨慎地将各个连接点仔细地检查了一遍,确定无疑后,才闭合了开关。啊,成功了!看着五颜六色的彩灯闪烁出迷人的灯光,我激动不已。
在“大胆推测,小心求证”的鼓舞下,科学的种子开始在我的大脑中生根、萌芽。
(作者系湖南省临澧县杨板中学学生)
【教师评点】
这篇文章以“嫦娥一号”为切入点引入“我”第一次迷上科学的经历,既有鲜明的时代感,又切合题意,显得别具匠心。虽然只是一次小小的电路测试,可作者依然写得生动精彩、情趣盎然,关键是抓住了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将解决问题的思路清晰地展露在读者面前,细致入微、富有个性的心理描写功不可没。
科学的也可以是生动的
【精段示例】
与秋天一样,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从早到晚,它们一群一群地喧闹着往收割后的玉米地飞去……那接着而来的低语,是它们在论述食物的价值。它们现在所吃的玉米在整个冬天都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着,所以才未被那些在雪中搜寻玉米的动物们发现。(《大雁归来》)
【阅读提示】
和一般说明文不同,文艺性说明文讲究用生动的文笔表达科学的内容。上面这个语段采用描写的表达方式,运用拟人手法,让大雁春回的欢乐鸣叫和寻找食物的情景,洋溢着可爱的灵性和可贵的人性,流露出融入自然、呵护自然的真挚情感。
【语段仿写】
片段一:在温暖的阳光底下,我们的“森林医生”扇动着翅膀,在天地间画出一道漂亮的弧线,唱着愉快的歌儿扑进了森林的怀抱。她虽然没有仙鹤的身姿和百灵的亮嗓,但却具有可以抗击巨大冲击力的得天独厚的头部。她用坚硬的尖嘴,锲而不舍地飞快地敲击着无数的树木,把它们保养得健康蓬勃,也为人类除虫灭害。所以,树们和人们都很爱她,把她视为值得尊敬的功臣。(席昕《啄木鸟》)
片段二:我的奥运屏风上设计了一幅“福娃竞技”的雕刻。漂亮的鱼儿贝贝全神贯注正要跳水,神气的熊猫晶晶严阵以待准备摔跤,兴奋的羚羊迎迎志在远方即将起跑,而轻盈的燕子妮妮跃跃欲试即刻就要起跳。整个雕刻既表现了人类的体育精神,又巧妙地传达出“北京欢迎您”的真挚热情。
(莫安《北京奥运的迎宾屏风》)
片段三:夏伴随着春的离去悄然来临。当你漫步于田埂荷塘时,会看见一丝娇嫩的绿,再过几日,又会发现些许动人的粉红。初生的荷叶如一个羞涩的女孩,胆怯地伫立在天地之间,又新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日出月落,风吹雨淋,芳菲尽逝,绿肥红瘦,她终于亭亭净于水之一方,成为笑傲尘世的圣洁风景。
(陶亮《荷花》)
【技法点拨】
1。内容要保证科学 ……此处隐藏1520个字……的官署“华林学省”工作。他对做官并没有兴趣,但是在那里,可以更加专心研究数学、天文了。
我国历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并且根据研究天文的结果来制定历法。到了宋朝的时候,历法已经有很大进步,但是祖冲之认为还不够精确。他根据他长期观察的结果,创制出一部新的历法,叫做“大明历”(“大明”是宋孝武帝的年号)。这种历法测定的每一回归年(也就是两年冬至点之间的时间)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测定月亮环行一周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不到一秒,可见它的精确程度了。 公元462年,祖冲之请求宋孝武帝颁布新历,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议。那时候,有一个皇帝宠幸的大臣戴法兴出来反对,认为祖冲之擅自改变古历,是离经叛道的行为。祖冲之当场用他研究的数据回驳了戴法兴。戴法兴依仗皇帝宠幸他,蛮横地说:“历法是古人制定的,后代的人不应该改动。”祖冲之一点也不害怕。他严肃地说:“你如果有事实根据,就只管拿出来辩论。不要拿空话吓唬人嘛。”宋孝武帝想帮助戴法兴,找了一些懂得历法的人跟祖冲之辩论,也一个个被祖冲之驳倒了。但是宋孝武帝还是不肯颁布新历。直到祖冲之死了十年之后,他创制的大明历才得到推行。
尽管当时社会十分动乱不安,但是祖冲之还是孜孜不倦地研究科学。他更大的成就是在数学方面。他曾经对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作了注释,又编写一本《缀术》。他的最杰出贡献是求得相当精确的圆周率。经过长期的艰苦研究,他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七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
祖冲之在科学发明上是个多面手,他造过一种指南车,随便车子怎样转弯,车上的铜人总是指着南方;他又造过“千里船”,在新亭江(在今南京市西南)上试航过,一天可以航行一百多里。他还利用水力转动石磨,舂米碾谷子,叫做“水碓磨”。
祖冲之晚年的时候,掌握宋朝禁卫军的萧道成灭了宋朝。
“笨头笨脑”的科学巨人爱因斯坦
面对那么多成就卓越的人,也许你会自惭形秽地说:“我这么笨,怎么可能成才呢?”,“我太平凡了,根本不是成为伟大伟人的料!”下面我就给你讲述一个老师、校长都认为他很笨的人的成才故事。
这个人就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这个当年被校长认为“干什么都不会有作为”的笨学生,经过艰苦的努力,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创始人和奠基人,成了现代最杰出的物理学家。
1879年3月14日,一个小生命降生在德国的一个叫乌尔姆的小城。父母为他起了一个很有希望的名字: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看着他那可爱的模样,父母对他寄托了全部的期冀。然而,没过多久,父母就开始失望了:人家的孩子都开始学说话了,已经三岁的爱因斯坦才“咿呀”学语。后来,爱因斯坦的妹妹,比他小两岁的玛伽已经能和邻居交谈了,爱因斯坦说起话来却还是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后语…… 看着举止迟钝的爱因斯坦,父母开始忧虑。他们担心他的智能是否会不及常人。直到10岁时,父母才把他送去上学。可是,在学校里,爱因斯坦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嘲笑,大家都称他为“笨家伙”。学校要求学生上下课都按军事口令进行,由于爱因斯坦的反应迟钝,经常被教师呵斥、罚站。有的老师甚至指着他的鼻子骂:“这鬼东西真笨,什么课程也跟不上!” 一次工艺课上,老师从学生的作品中挑出一张做得很不像样的木凳对大家说:“我想,世界上也许不会有比这更糟糕的凳子了!”在哄堂大笑中,爱因斯坦红着脸站起来说:“我想,这种凳子是有的!”说着,他从课桌里拿出两个更不像样的凳子,说:“这是我前两次做的,交给您的是第三次做的,虽然还不行,却比这两个强得多!”一口气讲了这么多话,爱因斯坦自己也感到吃惊。老师更是目瞪口呆,坐在那里不知说什么好。
在讥讽和侮辱中,爱因斯坦慢慢地长大了,升入了慕尼黑的卢伊特波尔德中学。在中学里,他喜爱上了数学课,却对其余那些脱离实际和生活的课不感兴趣。孤独的他开始在书籍中寻找寄托,寻找精神力量。就这样,爱因斯坦在书中结识了阿基米德、牛顿、笛卡尔、歌德、莫扎特……书籍和知识为他开拓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视野开阔了,爱因斯坦头脑里思考的问题也就多了。 一天,他对经常辅导他数学的舅舅说:“如果我用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和光一道向前跑,能不能看到空间里振动着的电磁波呢?”舅舅用异样的目光盯着他看了许久,目光中既有赞许,又有担忧。因为他知道,爱因斯坦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同一般,将会引起出人意料的震动。此后,爱因斯坦一直被这个问题苦苦折磨着。1895年秋天,爱因斯坦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报考瑞士苏黎士大学。可是,他却失败了,他的外文不及格。落榜后的他没有气馁,参加了中学补习。一年以后,他获得了中学补习合格证书,并且考入了苏黎士综合工业大学。这时的他,已经在为自己的未来做准备了。他把精力全部用在课外阅读和实验室里。教授们看见他读和学习无关书、做和考分无关的试验,非常不满和生气,认为他“不务正业”。
爱因斯坦大学毕业时,正赶上经济危机爆发,由于他是犹太人血统,又没有关系,没有钱,所以只好失业在家。为了生活,他只好到处张贴广告,靠讲授物理获得每小时3法郎的生活费。这段失业的时间,给了爱在斯坦很大的帮助。在授课过程中,他对传统物理学进行了反思,促成了他对传统学术观点的猛烈冲击。经过高度紧张兴奋的五个星期的奋斗,爱因斯坦写出了9000字的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狭义相对论由此产生。可以说,这是物理学史上的一次决定性的、伟大的宣言,是物理学向前迈进的又一里程碑。
尽管还有许多人对此表示反对,甚至还有人在报上发表批评文章,但是,爱因斯坦毕竟还是得到了社会和学术界的重视。在短短的时间里,竟然有15所大学给他授予了博士证书,法国、德国、美国、波兰等许多国家的著名大学也想聘请他做教授。当年被人们称为“笨蛋”,“笨东西”,认为无法成才的爱因斯坦,终于成了全世界公认的、当代最杰出的聪明人物。由“丑小鹅”变为“白天鹅”,这说明了什么呢? 我想,爱因斯坦的话是最好的答案。当许多年轻人缠住他,要他说出成功的秘诀时,他信笔写下了一个公式:A=x+y+z,并解释道:“A表示成功,x表示勤奋,y表示正确的方法,那么z呢,则表示务必少说空话。”许多年来,爱因斯坦的这个神奇的成功等式一直被人们传颂着。从爱因斯坦的奋斗历程中,我们不难看出,正是勤奋、正确的方法和少说空话使爱因斯坦由笨头笨脑变为巨人的。
可见,一个人不聪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先泄自己的气。只要你肯为你的目标付出艰辛的劳动,并配合正确的方法,就一定会得到成功女神的酬劳。许多在事业上有成就的人,在童年时代、少年时代并不一定能显出锋芒毕露的优势,相反,他们却太平凡,甚至显出迟钝、愚笨的样子,常常要被周围的人嘲笑、讥讽。如果因为自己笨就灰心丧气,不再努力,那不是将自己潜在的才华、能力都扼杀在摇篮中了吗?
其实,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才能,每一个人在生命的长河中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星座。如果你觉得自己笨,那是因为你还没有寻找到你自己的星座。正如爱因斯坦对别的事物迟钝,却对物理和数学特别喜爱一样,当你找到自己的星座时,你定会放射出与众不同的异彩。
试试看,尽快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