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8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1教学要求
知: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理解.
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德.通过学习课文,教育学生学习课文中小姑娘助人为乐,诚实淳朴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中所叙述的具体事情,领会小姑娘的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叙述重点事情的重点词,体会小姑娘的美好心灵。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录音机、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课题
二、自己出声读课文,想:课文中主要写的是谁?看图说话(在金色的沙滩上,画家遇到了一位拾贝壳的小姑娘。)
三、读这篇课文要带着什么问题呢1.小姑娘为什么不听老伯伯的劝告,依然耐心地等待画家回来?2.小姑娘把落在海滩上的贝壳,一颗一颗捡起来还给画家。画家的眼圈为什么红了?
四、带着问题再次读书分段:第一段(1~6)第二段(7~12)第三段(13~21)
五、认准以下这些词语的音(见板书。)
六、齐读课文
七、把自己不懂的地方画下来(词或句子。)
八、作业:读书,想一想,课文一共写了几件事
第二课时
导言:
你到过海边吗?你喜欢海滩上那些奇形怪状、五光十色的贝壳吗?但是在海滩上还有比贝壳更美好的东西,是什么呢?读读课文你就知道了。
一、读全文:请同学们边读边想:发生在金色的海滩上的事情是一件什么事?指名三人各读一大段。
二、深入理解内容
(一)读第一大段,说一说主要内容。(第一件事是小姑娘为画家看衣服。)
(二)当小姑娘捧着贝壳让画家看时,画家笑了笑,画家心里可能想什么?(画家看到小姑娘喜欢贝壳,又发现小姑娘在海滩上捡的贝壳不是很好看。心里想我去给她捡点漂亮的贝壳。)
(三)画家游向礁石,是给谁拾贝壳去了?小姑娘知道吗?她怎样做的?(画家是给小姑娘拾贝壳去了,小姑娘并不知道。她给画家看着衣服。)
(四)找出描写海滩美丽的句子,这是一个什么句子?(比喻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联系上下文理解一望无际的意思。
(五)总结学法。(出示投影片。)
1.读文知内容。
2.抓重点词句。
3.分析与概括。
(六)用上述方法学习第2、3大段。
1.第二大段主要讲什么?(主要讲小姑娘给画家看衣服的经过。)要抓的词语是焦急、紧紧地。
小姑娘为什么不听老伯伯的劝告,依然耐心地等待画家回来?(我答应了叔叔,一定得等他回来。)课文通过天热,时间长,老伯伯的劝说,体现了小姑娘的什么品质?(乐于助人,认真负责的好品质。)小姑娘开始是焦急,当海水轻轻地漫上海滩时,她为什么要紧紧地抱?
2.第3大段主要内容是什么?引导学生找出两件事来。(分成两层。)画家捡来的贝壳怎么样?为什么小姑娘不要?抓词语灿烂夺目什么意思?(她给画家看衣服,帮助别人不图回报。)画家感动之极,他怎样做的?为什么这么做?结果怎样?(故意丢壳,回报姑娘。)小姑娘把落在海滩上的贝壳,一颗一颗捡起来还给画家。画家的眼圈为什么红了?(被小姑娘淳朴、诚实的行为所感动。)
三、总结全文说说小姑娘的美好心灵?
四、创设情境,配乐朗诵
(一)文中有几个角色?
(二)分角色朗读。
(三)读出感情。
本文抒情意味很浓,使学生在一种美好的情境中去领会那美好的心灵。
教学设计方案 篇2【教学目的】
1、感受人间真情,倡导助人为乐的社会风尚;
2、通过模拟现场场景,分角色对话,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感谢和安慰别人。
【课前准备】
1、拍摄学生参观特殊学校的活动场景;
2、布置学生收集对自己帮助最大让自己最感动的事;
3、自己最烦恼的事是什么;
4、了解身边谁最需要安慰并想一想该怎样安慰他。
【教学过程】
一、创境揭题
情境一:
1、师:今天,我们上一节口语交际课,请看大屏幕。
(师点击课件,课件出故障。)
2、请老师帮忙,课件恢复正常。
3、引入教师对帮助者的感谢。
4、引导学生向他表示感谢!
(师生共同鼓掌表示感谢。)
情境二:
1、播放课件:
公益广告洗脚的录像,说说自己的感受吧。
2、师揭题:
感谢和安慰。
二、学会感谢
1、刚才这个画面能播放出来,还得感谢谁呀?我们已经用掌声表示了感谢。想想,还能说些什么来表示我们的感谢?我们感谢他的态度应该怎样?
板书:
真心实意
2、谁能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当面表示感谢?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导学生在交际中真心实意表示感谢并及时给予评价。)
3、师小结。
三、学会安慰
1、老师也有件事想请你们帮忙。前几天,咱班设立了这个小烦恼信箱,(课件出示:小烦恼信箱)里面收到了很多来信。你们愿意帮忙解除同学的烦恼吗?
2、从小烦恼信箱里抽出信,生生互动,根据学生安慰该生的话语。
情景三:
1、(放录像天地对话)31岁的聂海胜叔叔和他妻子女儿的天地对话。请大家认真听、仔细看,他们说了些什么?
学生看后,师问:聂海胜叔叔的妻子和女儿说了些什么?聂海胜叔叔有什么反应?
2、师小结:
安慰别人,就需要我们真心实意,用鼓励、同情、委婉、动情等得体的话语打动人心,使别人得到真正心灵上的安慰。
板书:
话语得体
3、你们看,我们的小烦恼信箱还有很多有烦恼的同学需要沟通:
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烦恼在小组里说一说,其他同学试着用你们得体的话语真心实意地去安慰同学,排解烦恼。
(小组交流,师参与其中。)
4、小组愿意上台展示安慰同学排解烦恼的招数?
全班互动交流,教师注意引导、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四、整合升华
1、在生活中处处都有感谢和安慰。最近,我们班的同学去了纳溪区特殊学校参观,老 ……此处隐藏4168个字……雨水的冲击,板书:蚂蚁搬东西)
⑶ 听了蚂蚁的话,小白兔又是怎么做的?它为什么这么做呢?
(小白兔加快步子往家跑,因为此时,小白兔完全相信要下雨了。)
重点指导读第8自然段,语速稍快,特别要读出小白兔急切的语气。
教学设计方案 篇8【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是一篇用雄浑激越的鼓点敲出的优美豪放的诗章,是一曲旺盛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热情颂歌。作者通过一群朴实得像红高粱一样的茂腾腾陕北后生在黄土高原上展现的壮阔、雄浑、激越、豪放的腰鼓场面的描写,展现了中华民族古老淳朴的民间文艺风情,显示了生命的活跃和强盛。抒发了中华民族挣脱了束缚与羁绊、闭塞与保守后的欢乐和痛快、思索和追求。
文章语言如诗如画,极富音乐美。在内容和形式上取得了完美的统一。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显得铿锵激昂,同时还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间的排比,交错出现,一个接一个,使内容表达得更加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教学目的】
1、整体感知,发表见解。
2、品味排比句式、气势与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铿锵有力,富有节奏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本文既用写实的笔触描绘了气势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触可感的艺术形象,又用更多的.笔墨写意。如何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是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品读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排比句,从不同角度、层面感受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是教学重点。
【教学设想】
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对于生活在南方或现代都市中的青少年,大都对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效果会好些。教这样的文章,尤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一旦进入角色,教起来就轻松多了。
【教学设计】
1、朗读(设计说明:通过读能感受到语言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感受腰鼓表演中的生命律动。)
2、揣摩(设计说明:对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关键语句,应当仔细揣摩品味。)
3、迁移练习(设计说明:模仿课文大量使用排比增强文章气势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一、教师
1、腰鼓的表演片段;
2、课文朗读录音。
二、学生
1、掌握生字词;
2、搜集安塞腰鼓的有关知识及作者的情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多媒体播放腰鼓的表演片段)同学们,欣赏了这幅精彩的表演场面,你的心中必然会有所触动,那么请用语言描绘一下这场表演。(交流评议)如此惊心动魄的场面要形象地描绘出来,确实有困难。不妨让我们一同欣赏刘成章是怎么把安塞腰鼓写得有声有色有气势,竟至于使我们如痴如醉。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提问:这是……的安塞腰鼓,用文中的词句来回答。
说明:如“亢奋”、“豪迈”、“惊心动魄”、“震撼”、“火烈”等等。
2、自由大声地朗读:
找出描写“腰鼓”部分。
三、研读全文
1、理请结构(师生齐读)
说明:文章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止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四个角度来展示腰鼓舞的艺术魅力,且四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
学生找出:“好一个安塞腰鼓”
明确: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2、内容赏析:
⑴ 布置分组朗读,分组寻找“好一个安塞腰鼓”中的“好”体现在哪儿?请用“好在……,你看(听)……”句式叙述。如:
① 好在有火烈的舞蹈场面。你看,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② 好在鼓声的巨大力量。你听,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
③ 好在有茂腾腾的击鼓后生。你看,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④ 好在变幻的舞姿。你看,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⑵ 提问:这样“好”的安塞腰鼓使你联想到什么?
关于这篇文章的主旨,有多种见解:
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这股力量,有西北汉子热情奔放的腰鼓表现出来;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贫瘠的黄土地、困倦的生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羁绊。安塞腰鼓表现了挣脱、冲破、撞开这一切因袭重负的力量;
歌颂阳刚之美,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他们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表现了一种独特的美;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现。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不必患得患失。
(此题有一定的难度,无须面面俱到,只要有所体会、领悟即可。)
3、品味语言:
⑴ 学生寻找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朗读三次。请用“我喜欢 句子,因为 ”的句式进行评点。
(教师提示:可以从用词、句式、修辞等角度入手)
教师举例:我喜欢“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句子,因为反义词用得好,在强烈的对比中,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⑵ 学生间互相交流。
⑶ 教师作适当的归纳:
句式上:作者多用简洁有力、脆生响亮的短句。如:“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简洁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烈奔放;“忘情了,没命了”,有力地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
修辞上: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不仅交错出现,而且一连许多,如:“使人想起……”“愈捶愈烈”,都是一连用三个排比句,犹如江河一泻千里,不可遏止。许多排比对偶工整,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火花一样,是闪烁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一段,气势昂扬,还有排比层层递进,如:“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等,排山倒海般让人透不过气来。排比句的大量使用,使语句汪洋恣肆,表现出安塞腰鼓气吞山河的场面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小结:这一切形式上的追求,在文章造成了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炽热灼人的氛围,排山倒海般的气势,恰与作者所要歌之颂之的人的生命力量相辅相契。
4、配乐朗读,体会情感,品味语言。
四、作业(迁移练习)
1、积累词语,收集文中好字好词。
2、背诵你认为精彩的语句,并摘抄笔记本上。
3、模仿课文的排比句,仿写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