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说课稿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科学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科学说课稿1教材分析:
《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上第二单元最后一课内容,属于一节成果展示课,根据上节课的分析和设计,我们亲自制作的太阳能热水器是集这一单元所学知识于一体,是知识与技能的集结。本节知识主要以:上一节课的“做个太阳能热水器”———本节课的“展示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检验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交流完善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来依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学情分析:
该年级的学生对科学基础知识及科学现象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基础以及知识基础,对太阳能的个结构也有了一定的认识,特别是在上几节课的学习中对太阳能的认识很深入,在选择的材料也有了更多的想法,更接近科学。再加上本课的活动内容形象有趣,所以我认为只要教师组织合理,整堂课里学生自始至终会在比较轻松的情形之下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光热转换器,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人们正在大力开发和使用太阳能。
过程与方法:按照活动的要求检验太阳能热水器,并做好数据的观测和记录学会从检验中得到更多的改进方法最后达到提升太阳能热水器的效能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设计、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的乐趣;认识到科技创造中运用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培养团结合作以及善于学习、反思、改进的精神;树立开发利用太阳能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上一节课的做一个太阳能热水器来展示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并且通过实验检验我们的的太阳能热水器,达到评价各个热水器的效能的目的,学会由实验的检验来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培养学生不断地改进自己的科学制作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激发更强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铺垫设疑(3—5分钟)
1、温故知新:课件图片展示我们生活中的太阳能热水器的结构图示,再次熟悉了解太阳能热水器的组成制作。
2、谈话导入:同学们都已经准备好自己的太阳能热水器了相信你们想跃跃欲试早就盼望展示和实践了吧!
3、提出问题: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太阳能热水器的知识,你还知道太阳能热水器的原理、工作原理是什么?
二、探究发现(10—12分钟)
(一)展示太阳能热水器,认真的观察各组的太阳能热水器是由哪些材料组装制作成的?
(二)为了准确评价各个热水器的效能,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1、猜一猜: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测哪些因素影响着太阳能热水器的效能?
2、学生到各组参观,了解各组的太阳能热水器都用到了哪些材料?
3、汇报交流:通过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4、揭示课题:评价我的太阳能热水器(板书课题)
(三)分组实验——检验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1)讨论检验标准:装水200毫升在15分钟内,使水温上升。
(2)学生按要求检验,填写书上的效能评价表,每隔5分钟测一次水温,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
(3)小组之间交流我们的实验结果,我们设计制作的太阳能热水器效果怎样?效能好的原因是什么?升温不快问题在哪里?
(4)教师对此次的评价做综合的总结评价。
三、归纳构建(13—15分钟)
1、通过刚才的实验,交流我们的实验结果,我们发现了什么?
2、完善、改进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3、知识点拓展———牛顿的发现
四、实践应用(6—8分钟)
五、总结评价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课外实践:如果再来一次,我们会进行哪些改进?请在课后完成自己的制作的太阳能热水器使之效能更好。
六、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根据物体温度上升的原理,学生们的设计大致围绕三个方面:提高光照强度、加深物体颜色、增强物体的吸热本领。在每一个方面学生们的设计各有不同,各具特色。让学生们将自己的设计方案展示出来让学生们参与集体交流、取长补短、相互启发。通过交流活动,学生们合理地借鉴同伴们的优点,并改善自己的设计方案,从而提高对本单元的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程度。
在课上我除了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况给予评价外,还对学生在活动中表现的团结合作、动手动脑、克服困难、交流反思等情况给予关注,纳入评价内容。并把这些评价内容事先告诉学生,起到评价的教育和导向作用。
在这一堂课中,也有一个不足之处学生(个别学生)十分顽皮老是提一些不搭边的问题,或者对于制作无实质意义的问题,着实让我感觉到气愤激烈但是效果不足:激烈有余,精彩不足。另外还发现有些小组的学生汇报要么过于简单,要么照搬书上,没有自己很好的投入进去研究分析设计。
所以在科学课上用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参与学习,并且如何让学生长时间地投入到科学的有效学习中?这真是一个问题。如何真正地解决,还需要多方的努力和研究。
小学科学说课稿2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认识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金属、塑料、陶瓷等。
(二)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的特点。
2.能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
3.通过调查发现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
2.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培养学生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学会观察和辨认不同材料做成的餐具。
教学难点:能辨认不同材料的餐具,并用适当的词语描述不同材料的特性。
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不锈钢碗和勺子、陶瓷碗和勺子、塑料碗和勺子、木碗和勺子、纸盒子
教师准备:不同材料的餐具、课件、班级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出示准备好的餐具,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那么它是由什么做成的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今天的课题《不同材料的餐具》板书
二、观察餐具特点 ……此处隐藏20888个字……,我将难点定为: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
二、对学情的分析
五年级学生通过2年多的科学课学习,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他们已具有了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思维已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但仍然需要直观形象作支撑。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学会了自己收集资料和进行课堂记录的习惯,大部分学生已会进行仔细的、持续的观察,学生在实验前已具备了提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计划,最后进行实验验证的探究能力。但学生常常急于动手,过多地沉溺于动手的快乐中,而缺少理性思维,教学中教师要留足时间给学生思考,要强调实验前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五年级学生对于…是有一定认识的,生活中…,他们能够…;但缺乏系统的知识建构,还不能准确地说清楚…,大多数同学没有深入地研究、思考过…因此,以…活动为载体,引领学生在…中理解本课知识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实验的方法,学生已接触过,有一定的了解。但学生的思维还缺乏严谨性,知识迁移的水平也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学生设计对比实验,尤其对于实验的细节还是有一定困难,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等都需要老师的指导。他们还将学习用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表格处理数据。
三、说教法与学法
科学课堂好比引导学生过河,教学中必须运用好恰当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过河"的下脚石,但又不能越过这个度,教师只着重从内容、方法上作启发式点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我从生活中已有的感性认识出发,适当创设一些教学情景,主要采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方法,同时综合运用讨论法、实验观察法,并结合多媒体来组织课堂教学。
与教法相适应,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落实科学教学的开放性,本课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让学生分组实验,小组合作交流,思维互补,在课堂上"授以鱼",更"授之以渔".本课我会特别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教给学生观察、推测、探究、验证的科学学习方法。重点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科学学习习惯。
为了促进学生有更为丰富的观察手段,积极探究,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我将在课前作如下充分的准备:首先我会精心制作好多媒体课件,…小组探究准备:实验记录表,…
为简约课堂教学,以平常心上好常态课,()落实科学作业进课堂,我会灵活运用省教研室与省教材中心合编的作业本。里面的活动记录作为课堂探究记录表使用,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里面的课堂练习作为教师和学生了解自己达到教学要求程度的练习题。
四、说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课在启发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的指导下,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过程。本课我主要通过四个环节来展开: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2、提出问题、探究新知;
3、设计实验、深入探究;
4、拓展延伸、深化认识。这四个环节的时间比预设为3、10、17、5分钟。具体阐述如下:
第一个环节是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著名教育家于漪说得好:"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教学开始,我出示…,并提问:
当学生还在回味…带来的视觉上的冲击时,我抓住这个机会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作出自己的猜测。
然后,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使他们真正参与到科学探究中,训练孩子们的思维能力,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水平。
在此引出今天的新课,并板书课题。
第二个环节是提出问题、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我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
1、观察……
2、小组合作记录讨论……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学生在……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作出自己的推测。为下面的探究活动作铺垫,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真相的欲望)
第三个环节是设计实验、深入探究…
这是本课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突破重难点的重要环节。关键就在与设计好实验,控制住变量,在学生掌握大量事实资料后,通过交流比较分析,抽象归纳形成新概念。
(1)小组汇报并确定实验方案(要求学生说出方案设计的理由)
(2)师指导: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进行巡视和指导,亲身介入并认真观察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随时掌握他们在活动中所取得的进展、面临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对活动的状况及时作出判断,并决定应当采取的指导策略。
实验结束后,汇报实验现象,我在课件上展示实验结果,然后引导学生交流:先让学生说说他们自己的发现和总结出来的结论。在他们原有的结论上加以指导和纠正。
这样对不同实验方法的思考与比较,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4) 师生小结:
1、小组再实验观察、记录现象。
2、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讨论。
3、归纳整理,对教学效果及时进行反馈,了解学生的探究情况。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让学生在动手之前先动脑,动手之后也动脑,给他们充分的思考空间和探索空间,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巩固学生知识;提高探究能力,体会反复实验的重要意义。)
课到此时,进入第四个环节:拓展延伸、深化认识
"学以致用",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在掌握知识后把它转化为技能,去解决新的问题。多媒体展示几个常见而没有认真观察过的现象,学生解释。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进一步促使学生对大千世界的热爱和精细观察,活跃课堂气氛,培养激发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课外探究活动,使学生养成课外坚持探究的好习惯)
最后2分钟让学生完成课堂练习,教师巡回面批,对教学进行评价。
为集中学生注意力,突出教学重点,本课我设计了动态的图文式板书,直观的图画,简洁的文字,结合课件展示,使学生一目了然地看清知识结构,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加深对新概念的构建和理解。
总的来说,我这节课,突出了以下几点:
1、体现科学要以探究为核心,在课堂上,我充分让学生……;
2、注重材料的结构性。在某种程度上说,科学课堂的有效性,往往被材料所控制,在我的教学中,这些教学材料在适当的时候分阶段地呈现或分发给学生,教师注意做好材料在实验前的保密工作。在学生实验完成后,准备反馈交流前及时提醒学生整理回收材料,完善科学记录单,使学生养成一心一意地倾听的习惯。
3、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还注重评价机制的运用,本课我在教师观察、与学生谈话、指导学生实验及报告单填写等过程中,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并运用激励性语言给予适当的鼓励,倡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